普利尼 从玄幻剧看鲛人:中国人的奇幻想象与思想寄托
织水成丝、泣珠成珠的美人鱼,中国人称之为“娇人”。“娇人”是中国妖怪中最特殊的,是连接人类与神秘海洋世界的一条曲折线索。
近年来,玄幻剧热衷于加入“美人鱼”元素。《双世宠妃》中有一个与夜华对立的“美人鱼族”,《琉璃》中有一个来自东海的美人鱼亭奴,而杨幂主演的《明珠传奇》中“美人鱼含量”更高。在最近暑期档热播的《双世宠妃》中,也有不少“美人鱼”情节。
那么,神秘的“美人鱼”对于中国人而言,到底体现着怎样的思绪呢?
西方人用“美”来形容它。
我们用“奇怪”和“幻想”
如果说美人鱼不美,恐怕很多人都难以接受。玻璃般的海水中,曼妙的女子长发如瀑布般倾泻而下,身上的鳞片闪耀着银光……
古代中国也有美人鱼,与西方的精灵不同,美人鱼不能用美丽来形容,只能说是奇异和神奇。
打开《山海经》,随处可见人面鱼身、鱼身鸟面的鱼怪,或游动、或爬行、或飞翔。有山就有水,有陆就有海。当时人们对水生生物的认识有限,主要以鱼类为主。因此,书中的400多种怪物中,有50多种与鱼类有关。
▲ 根据清代彩图《山海经》中的“狄人”形象绘制。
《山海经·北山经》中直接把一种鱼叫做“人鱼”:“居觉觉之水出,东流入江中,中多人鱼,四足,声如婴儿,食之不愚。”居觉觉水,即冲破堤坝的水,可以理解为泉水或溪水。溪中生活着什么鱼呢?根据其声如婴儿的特点,看来文中的“人鱼”就是我们熟知的大鲵(娃娃鱼)。
▲清代《山海经》中的几种美人鱼形象。绘画/杨梅
更奇怪的是《山海经·西经》中提到的“鱼女”,相传是颛顼帝王复活后所化,具有起死回生之力。这种“死而复生”的鱼怪或许体现了两栖动物的冬眠。
除了古书记载,美人鱼的形象在古墓中也有发现。人头鱼身的俑被称为“宜鱼俑”,南京博物馆和福建省博物馆都收藏有大量宜鱼俑。俯卧的宜鱼俑以人头为主,五官端正,有的还戴着王冠,神情十分严肃。鱼身的腹部大多十分丰满,或许是象征生育能力。
人鱼在墓葬中承担着什么职责?她们应该能够超越生死界限,游走阴阳之间,甚至在天地间上上下下。南唐墓葬出土的祭祀鱼俑甚至被特意赋予了一对翅膀,以增强人鱼升天的能力,看起来相当滑稽。
▲徐州出土汉画像石上的怪鱼,或为《山海经》中的“龙鱼”。 王炬摄
人们想象出那么多拥有神奇力量的美人鱼,究竟哪一个更接近美人鱼呢?关键有两点:第一,美人鱼是半人半鱼,而不是人头鱼身;第二,美人鱼生活在海里。
美人鱼的眼泪变成了珍珠,大海变成了市场:
为了满足我们对海洋财富的向往
最早的妖怪类图书中,以奇幻见长的是《山海经》,以讲故事见长的是《搜神记》。
晋朝干宝在《搜神记》中写道:“南海外有美人鱼,如鱼生活在水中,却不放弃织布,哭则珍珠出。”描述了一位年轻女子在静谧的深海中哭泣织布。或许是因为太美丽,她的眼泪就变成了珍珠。后来,有人觊觎美人鱼的眼泪,驾着犀牛和大象拉的车子,骑着大象下海底取宝,住在美人鱼的家里,得到了这些珍珠。
东汉郭熙的《汉武东明记》中就有此事的记载,文中用人鱼泪制成的珍珠成为最珍贵的外国贡品。
▲宝鸡青铜博物馆展出的西周玉鱼,鱼儿在“水草”间游动,栩栩如生。王炬 摄
到了晋代,张华编撰的《博物志》中,再次提到了美人鱼和她们的眼泪。这一次,美人鱼竟然上岸卖人鱼丝,为了感谢地主的收留,她们将眼泪化作一盘珍珠送给地主作为酬谢。一下子送出一盘珍珠,真是财主一个。
杜甫在《宾客》一诗中提到了人鱼泪的价值:一位朋友送了一颗人鱼泪制成的全科珍珠给杜甫,因为极其珍贵,杜甫便将其封在竹盒中,后来打开竹盒,却发现珍珠已化为鲜血。
无论是在《说文解字》中,还是在唐宋词人中,描写和歌颂美人鱼的重点都是美人鱼的眼泪。我们再来看“雛”这个词。《说文解字》解释为一种可以装饰剑鞘的海鱼。也有人说它是指海兽竞赛的优胜者,特指鲨鱼。鲨鱼皮的确是很好的装饰品。人们认识美人鱼,首先是从价值的角度。
横屏观看
▲《海错图》中的珊瑚插图,是清代人心目中的海底世界。
《汉武东明记》中提到了人鱼故事发生的地点——“离长安九千里,在麟南”,也就是说,它位于长安以南很远的地方。干宝认为,那是在遥远的“南海”。人鱼泪,也就是珍珠,最早是作为贡品出现的。珍珠是什么东西产出来的?是海里的蚌。对自然历史不太了解的中原人,把产珍珠的荣耀,转移到了海里的厉害的人鱼身上,这是可以理解的。
人鱼能带来财富,这很符合人们对神秘大海的想象和向往。但关于人鱼财物的另一种想象,就有些异想天开了。另一种价值连城的珍宝就是人鱼丝。据南朝任昉的记载,人鱼织出的“人鱼丝”也叫“龙纱”,价值百金,遇水不湿,堪称珍品。
《红楼梦》第九十二回中,冯子英受朋友之托,带了四件西洋贡品去拜见贾政,其中就有“鲛人丝网”。这捆折叠的蓝纱布从盒子里拿出来时,长不足五寸,厚不足半寸。但一层一层打开,十几层的时候,摊在桌子上都铺不开,但里面还有两层褶皱,可见鲛人丝布有多轻。夏天用来当蚊帐,又轻又亮。当然价格也高得惊人,冯子英说它“值五千两银子”。
▲《红楼梦》中的“鲛帛帛帳”。
既然人鱼泪和人鱼丝如此珍贵,那么在哪里可以买到呢?蒲松龄的《聊斋志异》中,就有“海中集市”,来自世界各地的人鱼都带着自己的珍宝来交易,而价值连城的人鱼丝和珍珠只是众多奇珍异宝中的一部分。听起来就让人着迷。
美人鱼的眼泪化作珍珠,大海被开发为商业用地。当时的人们已经意识到海洋的财富价值,并将其表现在幻想世界中。然而,这笔财富的拥有者恰恰是那些神秘的美人鱼。
▲海上仙山仿佛来自人间园林,人间最宏伟的宫殿从滚滚波涛中拔地而起。
明屈大均《广东新语》中就有一种人鱼的记载,“每逢风雨交加之时,有一海怪,蓬头赤面,乘鱼而行。乘鱼者亦鱼,谓之人鱼。男人鱼为海僧,女人鱼为海女,能作祟于船。火首有祈愿:“莫遇海女,莫见人鱼。”此乘鱼之海怪,能覆船,谁也不愿在海上遇上它。”
人鱼虽然拥有无上宝物,但是却十分危险。
美人鱼好看吗?
不存在的美人鱼的爱
人类与美人鱼最和谐的相处方式当然是相爱。美人鱼的故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美人鱼是否也如此热情?“人鱼之恋”是否成功?
三国曹植在《七封信》中写道:“遂采菱角,摘荷花,戏珠蚌,戏美人鱼。”描述了自己在海中与美人鱼嬉戏的情景。这种行为与爱情无关。
我们先来讨论一个问题,你觉得美人鱼的样貌怎么样?
清康熙年间,聂璜游历东南沿海时,曾将所见的海鲜和传说中的水生生物画下来,装订成册,成为著名的《海生图鉴》。其中一幅画是一条美人鱼,图解写道:“美人鱼身长如人,肉黑毛黄,有手足眉眼口鼻,阴阳与男女相同。但背上有双翼,羽色为红色,尾短,指长茧,与人稍有不同。”形象并不太优美,但“能穿衣食,不能言,唯笑而笑。”
▲《海错图》中的“美人鱼”。
另一种观点是,美人鱼看上去还挺好看的。
唐代郑常所著《侨文记》中说:“东海有美人鱼,大者身长五六尺,形似人,眉眼口鼻手爪头,皆美人之形……其生殖器与男女无异,多有临海寡妇孤儿捕之,养于池中,交合时,与人无异,不伤人。”美人鱼由单身渔民捕捞,养于池中,为增强美人鱼的性吸引力,将其描述得不仅形似人类,而且美丽动人。但这些美人鱼可能是被迫“与人交合”,并非出于爱情。
宋代的美人鱼故事,在美丽中又增添了魅力与诱惑。或许是因为宋代海外贸易的兴盛,出现了许多水手、船夫,他们常常带来各种趣闻轶事,而这些航海经历的注入,让文人骚客心潮澎湃。
▲这尊人头鱼身的陶俑是唐宋时期的守墓人。摄影:仇英随风
据宋代聂天所著《奇游记》记载,宋太宗年间,有位叫查道的官员出使高丽,夜泊船只时,见一女子困沙中,身穿红衣,赤臂露臂,头发凌乱,肘后微微披散着红鬃毛。查道便叫船夫用竹竿将她救出,严令不许伤害她。女子脱险入水后,“躺下又站起来,望查道而礼,遂相恋”。事后,一位船夫好奇,说自己在海上多年,从没见过此物,问是何物。不愧是朝廷任用官员的查道解释说:“此乃人鱼,能与人交合,有水生之人性。”与以前相比,她的形象多了几分娇美。但他们还是没有相恋。
清代王珏的《秋灯从化》中又有不一样的美人鱼:福建厦门一对夫妇,以划船为生。有一次,他们遇到了一条长约十几丈的大鱼。妻子用竹竿打它,大鱼朝她扑来几次,然后逃走了。后来妻子梦见自己与鱼交合,怀孕生下了一个身形如鱼皮的孩子。她想抛弃它,却被丈夫阻止了。儿子长大后,正在洗澡时,家人偷看,只见它就像浴缸里的一条鱼。
▲光绪年间出版的《点石斋画报》中,美人鱼的形象被描绘成一个作恶多端的鱼怪。图片来源:木木供图
此次她因梦怀孕,生下一颗“鱼卵”,而这孩子真正的父亲,竟是一条疑似伤人的“大鱼”,不仅不包含“爱情”的元素,也让人感受到中国人从未将“美人鱼”平等地当人看待。
人类对水中生物就没有感情吗?未必。
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》中的《白秋莲》讲的是鱼化人爱上人的故事:商人之子穆长恭很有文学天赋,一天晚上,他百无聊赖,在船头吟诗作对。船外的美人鱼白秋莲爱上了穆先生,患上了相思病。两人历经波折,终于成婚。白秋莲还保留着鱼的生活习性,需要时不时泡在出生的湖水中,以保持生命力,穆长恭便将家搬到湖边居住。最后,就像许多童话故事里一样,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。
▲《聊斋志异:白秋莲》剧照。
幸福的木禅宫,幸运的白秋莲,这一对让人很欣慰。如果用“人鱼爱情”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爱情,他们的爱情圆满成功的原因,大概只有一个——白秋莲来自湖泊,而非大海。
人类可以控制小湖泊,但海洋却让中国人感到恐惧。所以美人鱼只能是拥有海洋财富的外星人。
从中国到丹麦和日本:
全球共识
中国古代关于美人鱼叙述最曲折生动的,当属清人沈其凤的《邪渡》中的《鲛奴》。
一个叫静生的人在坐船的时候,看见一个人僵硬地躺在沙滩上,他有着蓝色的眼睛,卷曲的胡须,身子漆黑得像个鬼。静生很好奇,就向他询问。那人说他是一条美人鱼,正在水晶宫给琼花三姐织紫色的丝绸婚纱,不小心弄断了她的九龙双背梭,被流放到了这里。静生听后,就把他带回了家。这条美人鱼平日里和人类没什么区别,但是有一点特别,就是它每顿饭后都要去池塘洗澡,然后蹲在黑暗的角落里不说一句话也不笑。后来,静生爱上了一个美丽的女子,但是女子的家人却坚持要给她一万颗珍珠当聘礼。静生家境贫寒,便在绝望中病倒了,渐渐地卧床不起,眼看就要死了。 人鱼见静生这般模样,抚床而泣,泪水全都化作如意珍珠。静生的病好了。人鱼为静生凑够珍珠后,便“沉入海中”。静生用人鱼的一万滴眼泪当聘礼,娶了这位美丽的女子为妻。婚后,夫妻俩十分恩爱,生下一个儿子,名叫“孟郊”。
▲沈其峰的《协铎》。
从某种意义上说,《美人鱼》让我们想起了丹麦版的小美人鱼。虽然它有着“碧绿的眼睛和卷曲的胡须,还有一身如鬼魅般的黑色身躯”,没有小美人鱼的美貌,但人与美人鱼之间却有着深厚的感情。王子获救,美人鱼也在海滩上被救了出来,当美人鱼蹲在黑暗的角落里时,人们深深感受到他(她)来到另一个世界的惆怅。美人鱼“投海沉没”,如果大海真的是他(她)最好的归宿,那他为什么不早点回去呢?景生快要死了,美人鱼哭了,她为什么不早点哭,除了送珍珠报恩?他(她)深爱着景生吗?景生娶了一位美丽的女子,王子和公主永远幸福,美人鱼却从此消失了。
丹麦美人鱼的故事诞生于19世纪,而沈其凤生活在18世纪,两篇文章之间或许并无关联,但从美人鱼文化来看,东方与西方并不一定就隔绝。
▲古希腊神话中的海神特里同,拥有人身鱼尾,善于驾驭海浪。
人鱼这一奇幻的海洋形象的创造,在世界各地都是共识,很难说谁最早,谁是源头。古希腊神话中的塞壬对后世人鱼的概念影响最大。这种人头鱼身的怪物,常常以美丽女子的形象出现,用歌声诱惑、蛊惑、杀害过往的水手。由于是口耳相传的民间传说,其形象在细节上可能有所改变。
据说,对美人鱼作了详细记载的第一人是博物学家普林尼,他在公元1世纪写成的不朽巨著《自然史》中写道:“被称为‘海中仙女’的美人鱼,绝非传说,她们和画家画中的美人鱼一模一样,只是皮肤极其粗糙,全身布满鳞片,连看上去很像女人的上身也不例外。”普林尼生活在东汉时期,他画中的美人鱼皮肤粗糙,身披鳞片,更接近东方美人鱼的形象。
▲这幅现代版美人鱼画中,无论是人还是鱼,都没有失去任何原本躯体的部分。这是否也意味着她的美人鱼角色更加完美,生活更加幸福?绘画/孙晓琴
在我们日本邻居眼中,美人鱼究竟长什么样?在日本最早的正史《日本书纪》(约公元720年成书)中,关于美人鱼的记载还比较模糊,只有“形似人类的外星生物”、“既是人又是鱼”等片段。但美人鱼说肯定是存在的。后来,美人鱼的形象逐渐被日本人妖魔化。《古今中外》对美人鱼的形象描述为:头似猿猴,牙齿细如鱼,红色鳍间有爪状手,手指有蹼,下身为标准的浅青鱼造型。主要食物是鱼类,但有时会主动攻击人类。形似怪诞,丑陋至极。这或许是世界上最极端、最令人唾弃的美人鱼传说了。
不过,日本人虽然觉得美人鱼丑陋,却也觉得美人鱼很有用。根据日本传说,美人鱼肉有让人长生不老的功效。传说很久以前,在若狭町一个叫小滨的村子里,一位名叫高桥的渔夫捕到了一条美人鱼,他回家煮熟给全村人吃。大家都觉得恶心,不敢吃,但他的女儿却出于好奇吃了下去。结果,800年后,吃下美人鱼肉的女孩依然青春永驻。最后她因为看透了世事而出家为尼,在御濑山的一个山洞里饿死。这就是日本广为流传的“八百比库尼”的故事。
▲山东邹城出土的西汉晚期画像石上的鱼车,生动展现了墓主人驾着车前往仙境求仙的情景。画面中最引人注目的不是墓主人,而是那条鱼。鱼拉着车,车顶的篷子也是鱼,车前还有一个人头鱼身的人,为墓主人引路。画/杨梅
至今,从德川幕府时代就保留下来的八百避国像,依然供奉在小滨市葵神社内。显然日本人对长生不老的向往,如果偶遇人鱼肉,应该会有不少人铤而走险去尝试。
这让人不禁想到《山海经》中那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鱼,除了滑溜溜的鱼,还有山涧溪流中栖息的红鲤等等。应该说,中国人和日本人与美人鱼的关系非常密切,比日本和西方的关系还要密切得多。
说了这么多,你对中国的“美人鱼”有什么印象呢?她们不是善变的仙女,也没有太多的蛊惑人心的手段。编造她们的故事,或许只是中国人表达对大海的向往的一种方式。
资料来源和参考文献:
《中国遗产》2016年第04期,作者:小白
美人鱼:未知世界的宠儿
阴阳师4月22日更新内容:帝释天上线技能调整,红莲华冕活动来袭[多图],阴阳师4月22日更新的内容有哪些?版本更新
2024-05-31四川电视台经济频道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与方法直播在哪看?直播视频回放地址[多图],2021四川电视台经济频
2024-05-31湖北电视台生活频道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直播回放在哪看?直播视频回放地址入口[多图],湖北电视台生活频道
2024-05-31